等离子体火炬焚烧装置升级改造
暂无附件
收藏
合作开发
行业领域
光机电一体化
需求紧急度
加急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发布时间
2023-09-14
地区
苏仙区
价格: 面议
单位信息
湖南东东竹业有限公司
需求详情
设计参数:1.等离子体火炬:工作温度: 温度控制在1000--1200℃ 内。输出功率范围: 100-200kW 使用寿命: 工作时长不低于10000小时。焚烧炉: (微负压) 以日处理量组合、级联。气动送料器: 以处理量设置进料频度。日处理量:不低于8吨
对接记录
今日
0
一个月内
0
累计
0
推荐院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所着眼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科研成果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并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机器人成功实现产业化,“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基于FF现场总线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科SIACON)”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电视跟踪与测量设备多次成功地执行了“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回收的跟踪与监测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及总装备部的表扬与嘉奖。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抛弃式传感器的投放装置一种深海蓄能式浮力调节装置用于深海浮力调节的外油囊装置及水下作业平台一种深海着陆器的安全抛载系统一种实时潜标通信浮体以及运动控制方法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一种深海底锰结核采集头及深海底锰结核采集装置等等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超静真空测试装置种螺旋扫描激光加工头的控制方法种高同轴度、大深径比微孔加工方法及系统一种功能模块化光电自准直仪一种玻璃材料超快激光精密焊接系统及方法一种大尺寸航空器组件快速减压试验装需卫星及空间站机械臂展开控制判定系统及方法一种基于车载经纬仪的自定位定向系统及方法一种使用AI光谱的无人干预种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火星表面气体成分模拟装置及方法 一种灵活模块化卫星一种空间旋转机构地面零重力调试装置双摆头激光加工光束指向的高精度调节方法及激光加,一种一维转台地面试验用重力补偿装置一种基于空间整形的一体化飞秒激光标印方法及系统一种热控实施加压装置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建成国内仅有、国际为数不多的兼具大能量短脉冲激光加载和主动探针光功能的“神光Ⅱ”综合高功率激光装置;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峰值功率12.9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国际上首次观察到基于激光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输出的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综合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成功研制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国际上首次获得夜晚全球和南北两极CO2柱浓度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大气一号”主载荷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截止2023年底,共获国家级奖励49项,中国科学院奖励123项,省部级奖励160项,申请专利5372项,授权3454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合肥物质院的科研方向包括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大气环境光学遥感、激光与光电子科学技术、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先进核能、生物物理、转化医学、先进诊疗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慧农业技术等,并取得了诸多重大科研成果。
推荐人才
胡雪蛟
历任博士职务动力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副院长,武汉米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院长、中央""、湖北省"百人计划"、东湖高新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入选者,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 ,东科创星创业CEO特训班一期学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洁可持续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微电子和光电系统的冷却与封装》、《基于激光的能源系统和环境检测》。
谢永慧
198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阶段师从我国叶轮机械领域著名专家孟庆集教授,1997年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历任日本国九州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同时为日本机械师工程学会(JSME)会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力学会会员。2007年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段发阶
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密仪器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天津大学211工程标志成果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多项;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完成国家"八五"、"九五"攻关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EI收录42篇。2002年获美国联合技术公司RONGHONG奖教金,2004年获天津市青年科技奖;2005年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谭海曙
谭海曙,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科技处处长。1998年9月获得天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导师中科院院士姚建铨教授。长期从事机器人视觉、三维光学测量、光电检测等相关研究。2008 年 4 月至 10 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访学;2011 年 12 月评为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专项资金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主持项目总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
返回上一页
登录页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