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页面

5月起施行!湖南科技奖励政策有“焕新”

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科技湖南

2025年03月17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申报工作开启!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属本科院校,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以下简称《申报指引》)有关要求,现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如下:一、总体目标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或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二、项目要求与布局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一)基本要求1. 场景强。应用场景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对场景技术体系具有关键支撑或方向引领作用。2. 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或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3. 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显著优于已有技术或瓦解已有技术核心优势潜力巨大,并具有极高的反颠覆门槛。4. 产权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独占性强,得到广泛而充分保护,具有抢占先机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性竞争优势的可能。(二)项目布局1. 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2. 梯度布局。专项采取育种、育苗、育材梯度布局项目。早期“育种”技术即基础研究初步完成,需在小试规模探索技术实现条件的项目。中期“育苗”技术即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的项目。近期“育材”技术即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的项目。每个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三、申报要求1. 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2. 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省内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3. 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湖南省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4. 推荐过程。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和归口推荐,各市州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直部门、中央驻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属本科院校等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官网(https://kjt.hunan.gov.cn)登录湖南科技云平台(使用原湖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账号和密码),进入“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申报”—“湖南省2025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栏目在线填报附件1、2、3相关内容。盖章件上传PDF扫描件,不需要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在线注册、申报及推荐操作具体流程详见“注册登录操作手册”)。我省将在2025年度内对本专项持续开放推荐申报,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进行收集汇总,省科技厅将根据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申报工作安排及要求,统一组织上报。四、联系方式省科技厅前沿技术处麻毅威 0731-88988883谭  浩 0731-88988677信息系统技术支持0731-8458692184586761附件:1.单位基本信息.docx2.项目基本信息.docx3.湖南省2025年国家重点研发.docx湖南省科学技术厅2025年3月15日来源:科技湖南

2025年03月17日

火热报名中!“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邀你竞创未来

关于举办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各普通高校,技师学院: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邀请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的部署要求,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决定举办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青春“湘”聚 竞创未来二、总体目标通过组织举办高水平大赛,积极营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湖南“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比较优势,创新搭建全社会关心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湖南平台,吸引大学生在湖南创新创业,让湖南成为更多“金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让广大青年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湖湘大地充分展现才华,成就出精彩人生,促进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主要任务(一)打响创业竞赛品牌。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政策举措,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更具实效性、更有影响力的湖南大学生创业竞赛品牌,为更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提供成就人生的舞台。(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业大学生与“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对接,务实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湖南,为把湖南打造成大学生创业的热土和对年轻人友好省份,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创业项目支撑,更好服务湖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促进青年人才交往。通过大赛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输送优质项目,助力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全国脱颖而出,更好服务促进中外青年人才交流交往。四、大赛内容(一)主体赛事。全面对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设置传统产业赛道、优势产业赛道、新兴产业赛道、未来产业赛道等4个赛道(详见附件)。参赛团队根据创业项目情况,选择一个赛道报名参赛。(二)同期活动。大赛期间同步举办项目路演、创业论坛、项目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五、组织机构(一)大赛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外事办、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国资委、湖南日报社、湖南广播电视台、团省委、省工商联、长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中南大学、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管委会、省大学生就创业基金会协办。(二)大赛设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各承办单位分管同志为组委会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省教育厅,执行办公室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评审等工作。(四)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赛事组织、评审等相关工作,处理违反大赛纪律等行为。六、参赛要求(一)普通高等学校与技师学院在校生及2022年1月1日至今的毕业生,团队成员不限地域、户籍、国籍;允许跨校组队参赛,允许师生共同组队参赛(团队成员中的教师不受毕业时间限制,不得同时担任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成员为3—15人,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所有教师不得参与路演和答辩。(二)项目应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符合报名赛道的相关要求。(三)尚未创办企业实体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成立公司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均可报名参赛。已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须有1名成员担任公司副总或总监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营销总监等),并持股10%以上,公司成立时间处于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20日范围内。(四)参赛团队选择一个赛道报名参赛,不得多报。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五)参赛团队提交的材料须真实、合法,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不得含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各推荐单位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如出现违反以上内容或违背大赛规定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法律责任。(六)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使用中文或英文。七、比赛赛制(一)大赛主要采用项目网评、现场决赛两级赛制。其中,项目网评分为资格审查和网络评审。大赛组委会组织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进入网评。网络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均根据评审要点进行,初评从各赛道分别选取排前120名的项目(4个赛道总计480个项目)进入网络复评。复评从各赛道分别选取排前40名的项目(4个赛道总计160个项目)进入现场决赛。(二)决赛采用抽签排序、现场路演、现场评分、现场公布分数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比赛环节时长为12分钟,包括8分钟路演和4分钟提问答辩,评委专家现场打分,并即时公布成绩。八、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2025年3月12日—4月20日)。参赛项目团队通过登录大赛双语报名系统(建议使用电脑端登录网址:https://hnjzzc.woczx.com/)进行报名。湖南省内各高校的参赛项目由各高校组织项目遴选,并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参赛项目(项目需通过各高校校级账号推荐审核,校级账号由赛事组委会收集各高校赛事联系人以及手机号码后生成,再告知各高校)。湖南省外以及中国境外的参赛项目团队可直接在系统中注册报名参赛。大赛组委会为报名参赛的项目团队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二)项目网评(2025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对于通过网络评审复评的参赛项目团队,大赛组委会将在现场决赛前组织对参赛团队在参赛规则、路演展示、答辩要点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辅导。(三)现场决赛(2025年5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赛道按评分从高到低分别取金奖4个、银奖8个、铜奖12个、优胜奖16个,获得金、银、铜奖项目的第一指导教师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同时,结合各单位组织动员、活动参与、竞赛获奖等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工作者。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为获奖团队颁发奖励。九、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大赛组委会将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分工,强化工作协同,扩大赛事宣传,做实参赛动员,针对赛事做好周密的活动安排、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热忱欢迎全球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参赛,不断提升大赛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通过大赛发掘更多创业“金种子”。(二)确保项目质量。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市州、各园区、省内各高校、技师学院要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动员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参赛。各参赛创业大学生团队要按照参赛要求,积极准备报名参赛,坚持诚信参赛、合规参赛,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真实、合法,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三)强化支持服务。对于获得金、银、铜奖项目,分别按照10万元/项、3万元/项、1万元/项的标准发放奖金;获金、银、铜奖项目指导教师团队,分别按照3万元/项、1万元/项、0.5万元/项的标准发放奖金;对获奖团队、个人及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大赛获得金、银、铜奖项目视同通过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立项评审,直接进入基金尽职调查阶段;通过尽调、投决评审等流程项目可获50—100万元投资。对成长性好的企业,经专业评估,如在基金投资期内还可追加投资。大赛获奖项目在湖南落地转化的(创业公司注册地在湖南省境内),按照《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24〕42号)等文件规定给予支持。十、其他本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十一、联系方式(一)本次大赛QQ群号为1034797160,请省内各高校安排1名联络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沟通交流。(二)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省教育厅)联系人:周帆、徐建改联系电话:0731—89700212电子邮箱:jzzb2025@163.com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二环2段238号大赛组委会执行办公室(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联系人:袁目、胡钰卿联系电话:0731—858619660731—85866299电子邮箱:yuanmu@hnlskt.comhuyuqing@hnlskt.com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442号(三)赛事新闻发布新闻稿发送指定邮箱:sdxscyzb@163.com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docx“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2025年3月12日来源:科技湖南

2025年03月17日

最高200万元!大批财政奖补资金即将下发→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5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财政奖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湘科发〔2023〕5号)《湖南省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22〕53号)等文件精神,促进我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下简称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切实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现开展2025年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财政奖补(以下简称财政奖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对象及范畴(一)申请对象拥有通过财政资金全额或主要出资购置的单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已加入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并对外提供了开放共享服务的中央及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管理单位。拥有由社会资金购建的单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已加入共享平台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并对外提供了开放共享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单位。(二)申请范畴管理单位将加入共享平台的、符合相关规定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为非关联的企业用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算力服务获得的开放共享服务收入。二、奖补比例及额度财政奖补比例与管理单位评价考核结果挂钩,其中,优秀类单位补助系数为10%;良好类单位补助系数为8%;合格类单位补助系数为6%;不合格单位不得参与财政奖补。拥有由社会资金购建的单台套原值50万元及以上,已加入共享平台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并对外提供了开放共享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单位因不参与评价考核,统一补助系数为2%。同一年度,单台(套)科研设施和仪器后补助金额最高为5万元,同一管理单位同一年度补助金额最高为200万元(“4+4科创工程”可单独申报、补助额度单独计算)。三、奖补周期2025年财政奖补周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以发票开具日期为准)四、申请流程(一)管理单位登陆湖南省科技厅门户网站(http://kjt.hunan.gov.cn/),进入“政务服务”的“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http://kxyq.kjt.hunan.gov.cn/),按要求进行服务数据备案,对应仪器上传服务发票等相关附件证明材料,在线提交《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财政奖补申请书》。管理单位所提交的材料内容均应为可公开的,如有涉密内容应解密后上报,因上报资料泄密导致的后果由上报单位自行承担。网上集中填报时间为2025年3月28日8:00至2025年5月9日17:30。(二)管理单位将《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财政奖补申请书》一式两份及相关服务证明材料一份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要求提交至省科技厅。相关服务证明材料包括:服务发票、回款单、服务合同、服务结果证明(包括检测报告、共享服务方案或技术方案等,佐证材料须与提供共享服务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一一对应,无法证明对应关系的不纳入奖补范畴)。所有书面申报材料需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三)各主管部门、市州科技局、省直管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省属单位的申报材料由相应省直主管部门初审汇总后,出具纸质推荐函(一式两份)向省科技厅推荐。省直管县市、高新区管委会推荐的申报材料,按属地原则报所在市州科技局,由所在市州科技局初审后,出具纸质推荐函(一式两份)向省科技厅推荐。书面申报材料及纸质推荐函,于2025年5月15日17:30前报送至省信息所。五、奖补审核省科技厅委托省信息所组织专家开展财政奖补申请材料的审核,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予奖补。六、其他事项(一)申报单位及推荐单位需按时间节点提交有关材料,逾期未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二)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内容做真实性承诺,如在审核中发现单位申报材料存在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则停止奖补,已奖补的资金将如数追回,纳入诚信系统黑名单,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三)省直主管部门,市州主管部门应对经其审查并推荐的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七、联系方式业务咨询电话0731-84586974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0731-8898861588988716湖南省财政厅0731-85165522附件:不纳入奖补范围清单.docx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财政厅2025年2月27日来源:科技湖南、科技郴州

2025年03月06日

湖南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第一批补充备案的公告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有关规定,现对湖南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补充备案名单(详见附件)予以公告。 附件:湖南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补充备案名单.pdf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3月5日       来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2025年03月05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发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作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验田”,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作为承接专项具体管理的机构,创新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速培育颠覆技术创新,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根据本专项相关部署,现发布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一、总体目标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或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二、项目要求与布局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一) 基本要求1. 场景强。应用场景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对场景技术体系具有关键支撑或方向引领作用。2. 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或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3. 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显著优于已有技术或瓦解已有技术核心优势潜力巨大,并具有极高的反颠覆门槛。4. 产权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独占性强,得到广泛而充分保护,具有抢占先机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性竞争优势的可能。(二) 项目布局1. 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2. 梯度布局。专项采取育种、育苗、育材梯度布局项目。早期“育种”技术即基础研究初步完成,需在小试规模探索技术实现条件的项目。中期“育苗”技术即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的项目。近期“育材”技术即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的项目。每个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三、申报资格要求1. 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2. 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港澳地区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3. 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四、申报与管理流程中心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采取开放发现、常态选拔、常态选拔、及时立项、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机制实施专项及时立项、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机制实施专项。1. 申报渠道。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网络核心,常年多触角、多渠道发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主动发掘。从文献、其他重点专项及科技计划重大创新项目、重大科技进展榜单、学术会议、成果报道信息等途径主动寻找有颠覆性潜力项目。(2) 公开征集。通过发布申报指引等方式常态化广泛公开征集项目建议。(3) 大赛选拔。通过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和其他高水平大赛选拔高价值项目。(4) 节点推荐。顶尖科学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及其他优秀项目组织单位等网络节点推荐高水平成果。(5) 部门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等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优质项目。2. 项目申报。专项采取“线下辅导+正式申报”的方式申请,“线下辅导”即项目单位通过中心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中心进行初筛;中心对通过初筛项目进行迭代优化式论证,项目团队根据论证进度提交相关材料,中心与项目团队共同对通过论证的项目形成项目建议书,经综合评议后形成候选项目,建立候选项目库。“正式申报”即中心组织入库项目在国科管系统提交正式项目申报材料。3. 项目立项。中心及网络核心与入库项目团队商议定制化支持方案,对接地方、社会资源及时启动实施。中心结合国家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未来引领作用等因素,从入库项目中进一步遴选专项立项项目,一般每季度立项一批(重大项目随时立项)。中心下达立项通知,组织立项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国科管系统填报任务书,并在签署后按照节点拨付项目经费。4. 过程管理。项目实行节点检查、动态优化“里程碑”式管理。中心及网络核心安排项目专员深度参与项目执行,全面了解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问题,对接项目发展所需资源。在每一节点进行检查和研讨,持续优化实施方案,对无法继续推进或战略价值降低项目及时终止。5. 项目验收。项目执行期满后或提前完成任务时,中心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采用直接验证、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验收。对在转化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可简化验收程序。对于能够证明确因技术探索性强,科研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亦可通过验收。6. 滚动支持。对进展顺利、战略价值高的项目,中心可在完成本期任务后给予滚动支持。对取得较大进展的重大项目,可提前启动滚动支持。7. 免责机制。建立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为主导的免责机制。在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过程中,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禁止性规定、没有谋取私利、勤勉尽责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五、联系方式1.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联系人:刘希言、李锋铭邮 箱:dipa@jingjinji.cn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2.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联系人:杨磊、刘玉峰邮 箱:dipa.gz@jingjinji.cn电 话:020-820998193. 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联系人:孙菡聪、金安邮 箱:dipa.sh@jingjinji.cn电 话:021-52270905(分机号:815)4. 监督办公室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联系人:蔡瑾邮 箱:dipa.so@jingjinji.cn电 话:010-609765861.单位基本信息.docx2.项目基本信息.docx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5年2月13日来源: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湖南

2025年02月17日